衡重相關小知識

點解一斤係十六兩

點解一斤係十六兩

我們在香港街市買賣,通常用”斤=604.8g”( 港斤或司馬斤)作為交易單位元,然而香港的”斤” 並不等同中國大陸的”斤=500g”( 市斤),或台灣的”斤=600g”. (台斤)

香港使用的港斤/司馬斤(即斤-錢-分-釐-毫-絲-忽)制度源遠流長,雖然經過改變,但大概還是源於古代。當時馬是主要的運輸工具,因此“司馬”在管理馬的情況下,也要管理重量的計量。中國自周代開始就有重量單位:斤、兩、錢、分。

後來春秋戰國時代,由於士大夫階層紛紛擴充,各擁各自的勢力和制度,即使秦國內度量衡也不能保持統一,固有商鞅變法,統一秦國內度量衡。及後秦始皇一統六國,李斯更統一全國度量衡。

秦 一兩重16.14克 [一斤 = 258.24克] (西漢承秦制, 斤兩重也約此數) 
由於古代的斤遠比現時的斤為輕,所以常常在武俠小說看見大俠門隨時飲6,7斤酒,可能大概等於現時6,7包維他奶左右

 

而這制度的重點是一斤為十六兩,唐宋以後兩以下單位的為十進,至於為可選擇十六兩制,主要有以下兩個文間流傳 : 

傳說木桿秤是魯班發明的,根據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在桿秤上刻制13顆星花,定13兩為一斤;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添加「福祿壽」三星,正好十六星,改一斤為16兩。賣貨人如把東西稱給人家足秤,就得足了星(特別是福祿壽);如果買貨人剋扣斤斤,一兩就減福,扣二兩就損祿,扣三兩就折壽。

另一個傳說是李斯想不通重量制度,秦始皇的批示則寫了四個字:「天下公平」。李斯為了避免以後在實行中出問題而遭到罪責,就決定依著秦始皇批示的「天下公平」這四個字的筆畫數作為標準,於是就這樣定出了一斤等於十六兩。

到底為何選用十六兩制,始終沒有確實說法,但反過來說,他不被取消,肯定是有使用的方便,因為十六兩制是二進的,對用普遍知識水準不高的古代,較為方便。因此中國也不是唯一使用十六進的地方(*英國為另一用十六進的國家)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未分類

磅的起源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sed diam nonummy nibh euismod tinc dunt ut laoreet dolore magna aliquam erat volutpat. Ut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 tation ullam corper suscipit lobortis nisl ut aliquip ex ea commodo consequat.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